邢台是个好地方
——邢台游记-
吕福隆
邢台是个好地方!为什么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来盛赞邢台呢?那是因为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感觉体现出来的。所以在我人从邢台回来之后,而心却时时被那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以及风物人情所梦魂牵绕,直到如今仍不能释怀。故拈笔将我在邢台的真实感觉记录下来,为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做一先期宣传,也算为邢台人民做点贡献吧。
到目前为止,邢台已去过两次。上次是在今岁的酷夏,前往拜访好友胡湛兄。邢台的天气真热,超感官知觉(第六感)温度已达40°以上,此时的太阳好像只关照邢台而无暇顾及其他地方似的。在与友人相晤几个小时之后,终因天气实在太热,便匆匆和友人握别,开车去了安阳。
此次故地重游是参加《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研讨会暨书法名家邀请展》活动的。这次活动组委会对于活动时间的安排是非常好的,因为正是初冬时节,天暖乍寒,暮秋的景色依旧,真是秋高气爽,适宜出游。当我得知本次活动的组委会在会议期间安排有太行山采风活动时,对于我这个喜欢游山玩水的“驴友”来说,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邢台古称顺德府,别称牛城。地理位置处在河北省的南部,太行山东麓,有着3600年的历史,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乡。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的美誉。
菏泽到邢台没有直达车,只好经由邯郸中转。在开往邯郸的大巴上,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易水河畔的荆轲,铜雀台上的曹孟德以及古赵国都城里的寿陵少年等等。想着今天的古赵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到了邯郸以后是否还会走自己的路?邢台的山水又是何等的雄伟、壮美?(邢台以西约60公里便是太行山)虽是初冬之际,但秋韵还在,应该是红叶满山,瀑布飞流,柿子挂满枝头时候,核桃树则伸出有力的臂膀等待着我的到来。呵,太美了····就在我胡思乱想时,“马上要进邯郸城了。”售票员那细尖而略带沙哑的嗓音一下子把我叫起。于是我便留意想象中的赵国古都,遗憾的是,直到下车都没有找到想象中的感觉,只好带着失望踏上了开往邢台的汽车。
这次活动的主办方甚解人意。会议只安排了一天时间,而且各项议程都安排的十分紧凑,这对于我们与会者来说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会议之后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乘上大巴由邢台宾馆出发,前往太行峡谷群。近八十公里的路程,开了近两个小时。这是组织者为了让与会代表们仔细地欣赏沿途风光而故意将车速开慢些的。邢台本来就少水,直到车行至一水库边时,(忘记此水库叫什么名子了)我们便看到了有山有水的邢台。代表们被窗外的山水景色所吸引,于是,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在此盖个别墅太好了,能养性涤俗。”我接言道:“如结庐在此,定当寿之百年以上。”有一朋友接过我的话开玩笑说:“能在这里找个小三过着男书女耕的生活,多美啊。”话音刚落,坐在车子后面的一位朋友接道:“别美了,这可不是件好事,干此勾当,可是让你一辈子不心净啊。家里媳妇知道后就是不找你拼命,你又以何言以对呀”全车哄堂大笑。为在此之前的沉默带来了欢乐声。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峡谷的谷口。下车之后就感到阵阵冷风袭来,幸亏我有准备,着衣稍厚些,没有感觉到什么,而南方的朋友就有点吃不消了。原安排由五个美女分别带五组人马,以便人少好管理。其结果还是不分纵横,蜂拥而行。进入谷口之后,我们就被大自然的神奇,巧夺天工的造化,惊诧的只有重复着一句话,太美啦!真的太美啦!
举目远眺,看到远处的山石全是褐红色的石头带有浅白色的横线,山石的排列是犬牙交错,造型各异,再加上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峰,令我们如置身在世外桃园。当时我就想起了“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元亮,想像他在当时也不过如此吧。但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是走马观花,临时感受,而陶公则是蛰居。听导游介绍后才知道此山的地理环境,地势构造等情况,这在平时你怎会知道的如此详细,“只缘此身在山中”嘛。
近观四周,只见山路两边和山洼处稀疏的野花夹杂着零乱且略带红韵的黄叶,杂树的树枝状如虬龙,柿子树上挂着许多熟透了的柿子,状如红灯笼,煞是好看。导游指着远处一块巨大板状且带有波纹的山石说,此石在几千万年前遭海水冲刷而形成波纹状,呵!真是一山一景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必由之路,不可缺其一。
行至峡谷深处,终见一瀑布挂于前川,涓涓细流直下八十米,由于是在冬季,山里水少,所以没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在我们眼前的山沟里的水流也是时有时无,但我们并不遗憾。瞻望远处,形状各异的山势会给你带来的遐想则是绚丽多彩的。近观山石、树木以及周围环境,给我们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我在这里要特别赞美的就是柿子树了,因季节关系树叶已落光,树上却挂着许多橘红色的柿子,宛如一幅山水画,令人陶醉。地下或树杈上到处留有不知何种原因而落下的柿子的残渣。当时我们几个人就议论,如果这些柿子拿到山下市面上肯定能买到好多钱,也能给山民兄弟补贴一下,摔坏真可惜啊!但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哪个能抗拒。就在这个时候,恰有两个山民从山上下来与我们狭路相逢。经询问,当地山民便指着树上的柿子说,这些柿子在想吃或要买的时候才可摘,否则摘下之后就不易保存了。呵,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啊。
我们鱼贯穿过瀑布旁边的铁梯,盘桓直上,这其中包括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书家,大伙个个精神饱满,但都气喘吁吁。在此时我忽然想起了曾在登泰山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登山虽累,但登顶之后一揽众山小的感受真好。
当我们攀援到半山腰时,在树丛中掩映着有着四户人家的小山村,像一幅太行秋色图。为了缓解疲劳,活跃气氛,组织者就让一个专业的歌手唱了两首歌。这个小女孩唱的还真不错,通过与之攀谈,知道她的求艺之路非常不容易。当她知道她就在我们当地的音乐学校就读之后,特激动,在下山时她就对我特别关照,俗语不是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吗?千真万确!在此我要谢谢她。山上的土产品比外面便宜不少,有好多代表纷纷解囊,买了些回去让家人品尝。当我们步出谷口的时候,时间已是接近午后一点,此时大家才想起腹中饥了,于是我们便乘车离开了峡谷群,前往英谈画院吃午餐。
在英谈画院午饭之后按计划去太行古寨英谈村。大巴离开画院约行驶了十几分钟就到了英谈古镇。据说英谈村的来历与我还多少有些关系呢。据当地导游介绍说,唐朝时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当年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当地老百姓认为是英雄在此聚会谈论大事,所以久而久之该村就叫英谈村了,而黄巢就是我们菏泽人。所以,我和其他的同行人的心情自然是不一样的,所以进村后见到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就倍感亲切。
英谈村地处半山坡上面,背靠大山,群山环绕,对面有一条小溪,东西走向,季节的原因,溪里没有太多的水。步入村中,脚下踏的是石板路,手扶的则是小路两旁的石板护栏,路两边的建筑均以石头为主要原材料,大多房子为两层建筑,也有三层的,大多以石板为瓦,但也有砖结构红瓦的。最早的建筑始于唐代,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最多,直到现在在这些房子里还住着人。村里几眼泉井是正宗的山泉,现在村民们都吃上了自来水,所以这几眼泉井很少有人光顾了。
我与胡湛兄没有跟随大队同游,而是在不知觉中脱离了大队,在转到一处像是大队部的地方,便与当地的一位老者攀谈起来。在谈话中得知,英谈村得天独厚,风水好,人长寿。英谈村在历代出现了许多官员。老者在讲到这里时特别幽默,说了一句:虽然官多,但都不大。老者今年已79岁,耳不聋、眼不花、语不乱,身不驼,且精神矍铄,手中的拐杖仅是他的附属物而已。在这个小山村里,百分之百的男人都姓郭,当我看到西墙壁黑板上的公示栏里的众多人名单问老者,答:外姓的都是媳妇。呵!又幽了我们一默。
家家凉晒柿子,户户一片橙色。小溪流水汩汩,山影巍峨多姿。这就是我们当时在英谈村的真实写照。深秋时节的英谈村真的特别好看,就象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而我们就是画中人。就在这时,我的相机出了一点故障,鼓捣了半天才知道没电了,咳!真是沮丧。但时间也是随着我们的逰动而游动着的,不觉已到下午四点左右,太阳已西沉,暮色马上降临,此时的景色特别美,只可惜已没有办法将这些美丽的山村美景用相机记录下来。正在这时,组委会工作人员让我们上车回去,于是我们便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黯然上车离去。在返程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灰太狼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一定要回来的”。!!!!
因为邢台确实是个好地方,所以我一定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