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贤良方正 开宗立派
  • 更新日期:2013-12-11 16:22:05 来源:曹州书画网 作者:佚名
    更多
  •  

    贤良方正    开宗立派 
    ——颜体书法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及影响
    吕福隆
    【内容提要】 颜真卿是唐代最具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书法风格雍容壮伟,气势磅簿雄健,表现盛唐的时代风貌,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然而,时光荏苒,经历数朝至今,无论颜体书法的兴与衰,都掩盖不了他艺术本身的光芒。颜体书法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关键词】:   颜体书法   兴衰   无奈   复兴
    颜真卿(709-785年),唐朝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擅长书法。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的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是唐代最具有创造性的杰出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书法风格雍容壮伟,气势雄健,表现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对后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颜体书法的形成
    中国书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个鼎盛时期,一个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是以颜真卿为代表的隋唐书法。唐代书家各具自家面貌,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专长装点着唐代书坛,真可谓书家辈出,灿若星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他们都以独特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产生了各自的影响。但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应该说是颜真卿。这是因为唐代书法家,尤其初唐的书法家,虽然各有其貌,但大都师承王羲之笔法,深受其影响,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来个个人大的突破。到颜真卿时一代代相传近四百年之久。另一方面,由于唐朝的稳定,“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继出现,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社会的审美观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文学领域里有一种雄伟博大、磅礴浪漫的气势借以来反映盛唐风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与之适应的客观规律。在书法领域里,颜真卿书体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
    颜真卿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上溯四世皆为很有成绩的书法家,此外,他母亲江南殷氏也是以书法名世的书法世家。他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再加以他自己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功底是相当深厚的,这也是他的基础。由于他遗留下的碑文较多,对于他书法的形成,是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寻的。可以说,颜体书法越是到老年越发显示出苍劲古拙,独特风貌更加显得成熟精到,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
    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师张旭得笔法,参用篆隶笔意作楷书,厚重雄劲,大气磅礴,磊落巍峨;正而不拘窘,庄而不板滞;丰伟遒劲,雄秀独出,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至今不衰。沙孟海在评颜真卿的书体时说:“颜真卿的书体,风格上是综合齐隋以来雄伟刚健一派楷法的大成,不愧为唐代中期的大家。结构上笔笔讲究,纠正‘破体’、‘俗体’,也成为当时及后世科举场中楷法的程式,今天通行的‘老宋体’铅活字,就是颜氏字样派生的东西。”(1)宋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2)颜真卿广泛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长处,经过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他以自己的审美习惯,以独特的气度和胸襟,对古法进行创新。颜字气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笔为主,落笔侧人,后期改用圆笔,藏头护尾。从结字上看,多呈包围之势,外紧内松。米带说:“颇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张,铁往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3)颜体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书法的美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由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也难免有过誉之词。但唐以后的很多名家,大都从颜真卿成功的变法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4)沙孟海还说:“颜真卿是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五世孙,世代精研训诂之学,兼擅书法,唐代有所谓‘字样学’,颜真卿的伯父颜元孙首先著<干禄字书>,真卿手写勒碑,世称‘颜氏字样’。 ”(5)诸如对于颜真卿的各种溢美之词与贬意之词在此就不一一罗列,因为他们的评价都是中肯的,我们要以见仁见智的心态来看待。
    颜真卿为什么能创造出雄视千古的颜体书法呢?首先是当时政府的改革创新。其次是颜真卿自己的改革创新。其三是历史把颜真卿推到了风头浪尖。其四是由于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深厚,再加上他的刻苦勤奋,又得张旭笔法真传。其五是颜真卿学识高超,思想豁达,敢于大胆创新。
    颜体书法自唐朝以来的兴与衰
       五代和宋代的文人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宋、元时代的书法可以说是行草时代。宋代书法家在楷书和狂草方面不及唐代书法家,但在行草书方面却表现出鲜明的文人个性和品质,开一代新风。宋代比较著名的书法家均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具有变革意义的中晚唐书法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的影响。此外,宋人对金石学的重视和研究也使书法和篆刻艺术置于更大的历史尺度之下,汲取了丰富的源泉。颜真卿的书法尤其是楷书在宋代风靡一时,主要是由五代的杨凝式、李煜和北宋初期的欧阳修、苏轼、米芾、宋徽宗等人的嗜好与追崇,尤其是宋代儒家文化在士大夫中间的广泛影响使颜体书法最终形成了北宋书法史上的颜体书风。其中,杨凝式被视为历来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除了上述人物之外,还有蔡京、文彦博、范仲淹、韩琦、杨南仲等人。在此特别提出的是韩琦和杨南仲,前位是颜真卿书法的忠实信徒,其书法写的下真迹一等,从其所书《大宋重修北岳庙碑》可以看出。而后者则是宋仁宗后期国子监教授字学和颜体书法的人。这就表明正是由于他们有着一大批热爱颜体书法人的身体力行,宋仁宗后期形成的颜体书风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关系。
       至于米芾批评颜书(指颜的楷书)是俗书,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6)之说。明末清初书法理论家冯班对此甚为不解,冯班说:“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米元章不喜颜正书至今人以为怪矣。”(7)纵观历代的书论,此类言论很多,只有观者见仁见智了。因为颜真卿的书法能以俗破雅,以新的笔法突破古法,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书法艺术革新精神与创新精神的表现。
    元、明时期的赵孟頫、李东阳、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人,大都得益于颜真卿。元代的书法差不多都是笼罩在赵孟頫的“书法世界”里,真正能摆脱赵孟頫的藩篱而自辟蹊径者,有杨凝式的恣肆,倪云林、王冕的古拙,还有宋克的高雅,可以出乎其右。至于明代早、中、晚三个时期都有不同风格的书法家。他们的水平不低于元代,或者还超过元代。
    明早期书家宋克,当时鉴于赵孟頫糜弱的书风之弊,宋克在书法上致力于钟繇、索靖,取法乎上,意境非常高。他所写的小楷《七姬权厝志》和章草《急就章》为中国书法之珍宝。可惜他社会地位低,其名不显,而在当时宫廷的书法家沈度、沈粲兄弟较为出名,对后世影响不大。中期的书家是祝枝山、王宠、文征明等,他们是吴门书派,早年都曾受过颜真卿书法的影响。明晚期的董其昌、王铎、傅山等都是以颜体为根基而扬名于后世。
    自从进入清朝以来前期是继承明朝书法,但书法水平不如前朝,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在清代的科举场中对书法的注重比以前各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求端正匀净,不允许羼入“俗体”“破体”由于过分的拘谨,便形成了千篇一律,既没有帖味,也没有个性,被后世称之为“馆阁体”。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把书法当作艺术看待,而是把她认定为是文化。馆阁体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弊病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因此常常流于俗。馆阁体是以欧、赵两种风格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因为欧与赵书法深得统治者喜爱,历代统治者都视此为正宗,遂成学书必经之路。又是为了规范,而削减了欧、赵的个性。我们今天看到报刊上的楷体字,也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很近似馆阁体。
    自康、雍以来情况略有好转,这时期出现了姜宸英、张照、刘墉等书家,虽放在明朝为二、三流,在本朝便是大家了。此时的颜体书法在民间虽为私塾先生作为书法启蒙课来传授,但其影响远不如以前了。此时的书坛被“颜”“柳”“欧”“赵”所笼罩。再加以碑学的兴起,古代碑刻大量的出土,许多学者弃帖而习碑,进而形成了新的碑学,书风至此大为改变。明末清初的书法理论家冯班说:“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8)胡湛称冯班为碑学开启第一人。自冯班首倡碑学之风以来,阮元、包世臣、赵之谦、张裕钊、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民国的于右任、沈曾植等紧随其后,一场“扬碑抑帖”运动开始,直至现在。在此期间学魏碑的人很多,人虽然多,成就却不太大,能影响后世的也不算太多。倒是涌现出来像钱灃、翁方纲、赵之谦、翁同和、何绍基、赵藩、华世奎、沈觐寿、舒同等一批颜体书法大家。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值得我们深思。
    近、现代,颜体书法在民间非常普及,学习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者实在太少了。在民间有:学书法就临习“颜”“柳”“欧”“赵”之说。实际上他们是一家,其宗是“颜“。南宋的陆游曾题诗道:“学书须学颜真卿”。此话虽不虚,但要看学“颜”人的各自人品、学养、勤奋和理解了。
    颜体书法在当代环境中的无奈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9)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书法也搭上了高速快车,当今书坛正逢盛世,,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各种书法流派争相纷呈,前天的“广西现象”,昨天的“流行书风”今天的“新运动”,明天不知会有什么出现在我们面前。虽然这些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想通过这些自身的努力,把书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之后,再创新。其实不然,在这繁荣的背后,颜体书法(指楷书)所招的冷遇令人无奈,这其中包括“颜”“柳”“赵”,欧字略微好些。在全国大型的展览上可以说基本上看不到颜体的楷书作品,就是在省、市级的书法展览上,颜体楷书作品即便参展,也是少得可怜。有位早年写颜体,后改流行书风而入选国展的朋友,近几年里,凡是展览皆不参加,问他原因?说:一是争强好胜的心弱了;二是投了也不会中,因为不会做形式,与其徒劳无功,不如自己玩自己的;三是没有心思再揣摩评委们的口味了;四是小本本(中国书协会员证)已拿到手,就该走穴去了。记得在前几年的一次大型书展上一位老教授看完展厅里的全部作品之后竟发出了“创新不能弃古,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但不能不要传统”的呼声,这正是面对当代时弊发出的呐喊。看来现在的国展是一把双刃剑,一边推动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一边搞乱了书法人原本就不怎么安静的心态。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哪?这确实是需要大智慧的。
    现在,我们的国展目前正处于一个疯狂的务追险绝的视觉阶段。形式各异,五颜六色,都在极尽能事地抢夺观众的第一眼球。书法展已经沦为书法时装展,这也算是当代人的一大发明创造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书坛,自谓书法家。书法家协会的成立远远晚于作家协会,而书协的急速膨胀令人惊叹不已。而这些书法家们任笔为体,聚墨无形,包天之胆,乱笔涂抹,制造出的“精品”愈来愈多,却美其名曰:弘扬创新后的个性书法。这是为什么哪?是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疲劳,还是现实中的审美观念发生了突变。徐晓洪说:“从当今的审美来看,人们从尚‘骨干’,人们对于苗条美、秀逸美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而颜体的严肃、敦厚往往让人生畏。”(10)书法的最高的境界是回归自然,展厅也要回归自然,回归到书法本体的本真状态,因为,书法是文化,书法是艺术,书法离不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颜体楷书书法,可以从中感觉到他的字形:横平竖直,点画厚重,结构开张,方正严密,气韵通达、端庄肃穆,遒劲雄浑,宽堂圆博,大气凌然,兼博大与精深,优美与崇高,包容与端庄于一身,观其字,思其人,一尊正人君子形象,尤在眼前,令人肃然起敬。再回到现实中,我们对颜体书法不应该厚此薄彼,因为颜体书法本身就是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在台湾,当你走在岛国的任何一个城市的大街上,会看街道两边招牌上的字,大部分是手写体。除却一部分仿宋体和带有颜体味道的所谓馆阁体以外,大部分为颜体字,看上去非常端庄郑重。在台湾其他的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不时可见颜字的踪影。所以说,我们要遵循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1)原则,不要把传统的书法冷落了,不要让喜爱传统书法艺术的人们无奈,春天已到,百花要开了。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颜体书法的复兴
     书法是一门技法与审美相对稳定的艺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体系,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几千年前的书法,很难说与现在的书法产生多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书法的传承一直建立在十分忠实的临帖、摹写的基础上,以至后人的书法始终绕不过古代的经典书家和经典法帖,而这些书家、法帖则是后世膜拜和取法的对象。但是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穷则思变”是至理名言,任何事物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都会裂变的。特别是这几年在“现代书法”的名义下进行书法“变革”,各种流派林立,但真正能形成气候而被众人所能接受的,到目前还没有发现。
        颜默说:“在中国书法史上,艺术生命最强、影响最深广、是后世书家受其教益最大者,莫过于王羲之与颜真卿。”(12)从历史上来看,王羲之与颜真卿虽为开宗立派的人物,他们在书法的历史长河里,彼此都有过“跃龙门”时的辉煌,和“丧乱”时的无奈,这是规律,也是历史。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书法也是同样。颜体书法虽然经历了兴盛和沉默,这都是由于当今人们在审美疲劳和时代的嬗变所引起的。从当今主流书法的导向看,在九届国展中,李国胜的一件带有颜体书法风格的作品获奖,这就说明是个非常好的开端,令人欣慰。这也说明当今人们在热闹过后的一种反思,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回归已经开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兴颜体书法,重振颜体雄风,已是当务之急。旭宇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今楷说”。这是个承传历史精华,融注时代精神的现代楷书创新创作的理念,同时也是对固有传统楷书模式的解放和对时代楷书创新发展的呼唤。新文人书法发起人之一的胡湛提出的:“文以载道,兼容民间”的新文人书法理论与“今楷说”不谋而合。正是他们这些当今书法的改革者们,把整个书坛闹得沸沸扬扬,而且,步他们后尘的人众多,这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今天有不少的书家、学者对于颜体书法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有的还出版了专著。“朱关田《颜真卿评传》、《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蒋星煜《颜鲁公之书学》,王景芬《颜真卿书法艺术》和朱海良的《颜书概论》等。还有学者对颜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论辩。”(13)因为有这些专著和文章对于学习颜体书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全国颜体书法研究会的成立,对于颜真卿的书学思想和对颜体书法的传承具有历史性的划时代意义。让现代人的书法理论指导现代人的书法创作,这个方法很好,唯有如此,颜体书法艺术的春天才会真正的到来,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总之,颜真卿的书法,尤其是楷书正而不拘,庄而不险。从容法度之内,有雅闲自得意趣;雄伟秀拔之中,蕴魏晋气韵风骨。不为古法所限,萧然出于绳墨,破墨守成规之气,创一代宗师之体。难怪欧阳修说:“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14)
    欣逢盛世,文化繁荣。政通人和,书法复兴。我们现在有众多爱好颜体书法的人群,又有一大批热爱颜体书法艺术的仝仁和朋友们,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颜体书法振兴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来到了。
     
    癸巳上元日于省斋
     
    (1)当代 沙孟海著《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6月版
    (2)宋。朱长文《续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版
    (3)宋。米芾《海岳书评》
    4)宋。苏轼《东坡题跋》
    5)同(1)
    6)宋。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版
    7)清。冯班《钝吟书要》{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版
     
    8)同(7)
    9)清 石涛 《石涛题跋》
    10)当代徐晓洪 《颜体书法的当下生态考辩与复兴构建》
    11)当代毛泽东 《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1951年3月26日
    12)当代颜默、张学文 《颜真卿书法风格成因分析及对后世的影响》
    13)当代姜海龙 《浅说“颜体”书法的传承兼及创新》
    14)宋   欧阳修 《六一题跋》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曹州书画网  中国信息产业部备案证号:鲁ICP备14010990号-17
主办:曹州书画报 菏泽学院美术系联合主办  电话:15269099877  客服QQ:397364171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