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浅谈当代魏楷的创作与发展趋势
  • 更新日期:2013-12-11 16:23:08 来源:曹州书画网 作者:佚名
    更多
  •  

    浅谈当代魏楷的创作与发展趋势
    吕福隆
    魏碑楷书从清中叶到民国初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运动。虽说书家层出不穷,但清代魏碑楷书的成就却没有篆书、隶书的成就大,与唐代楷书的成就更是无法相提并论。由于篆书、隶书在经历了一千七百年的兴衰之后,又被清朝初期的人们重新认识它们,并把它们从以实用性为主的文字转变为观赏性为主的书法艺术时,是个突变。当然会大家辈出,风格多样。现就楷书而言,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生成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沿革。虽唐代为楷书的鼎盛时期,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就。由于清中期之前的帖学盛行以致碑学萎靡,更有“馆阁体”充斥着整个当时的书坛,于是,当时就有郑簠、金农、郑板桥等人探索用新笔法写汉隶,当然会遭到帖学家们的嘲笑,将他们的探索视为旁门邪道,这是清初期的碑学的萌芽阶段。之后就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在极力地倡导碑学,同时都是颂碑贬帖,尊魏卑唐,特别是康有为,言辞更为激烈,多有矫枉过正,偏激之词,这是书坛都知道的事情。碑学、帖学各有千秋,我们应抛开成见,不应该尊谁卑谁,在艺术创新的层面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关于碑学帖学之争,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说起来十分有趣。由于南北朝长期分裂,南北的文风就不会相同书风也就不会相同。南方出现了以“二王”为主的帖学之风,北方仍沿袭旧制,以碑学为主。鉴于社会的动乱,人民的心理道德以及审美观等随之产生急剧的变化。《颜氏家训》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人们的审美趣味转向二王书风时,北碑就成了“鄙陋”“猥拙”,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尊帖贬碑”。到了清朝,人们的审美趣味倾向于康有为所提出的魏碑有“十美”,当然也会出现“尊魏卑唐”的情况,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还是因果关系呢?
    无论是碑学家还是帖学家,凡在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者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一人不是在碑学和帖学之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碑学以康有为的“康体”为例,他除了在受北碑的影响之外,同时也学过钟、王、欧、颜、苏、米等字。其他如郑板桥、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碑学大家无不受帖学的影响而名垂青史。在帖学家中要数张之洞最有意思,他曾是反对碑学很激烈的人物,在四川当他看到碑学家包弼臣的儿子和侄子写的魏碑楷书大加赞誉,常以他们书写的纨扇示人,对于四川在清末的繁荣和以后的发展,张老先生还有倡导之功那。还有刘墉,在阮元劝其参与北派碑学时不予理睬,但是最终他便归于北魏墓志。还有翁同和、姜宸英、汪士鋐等碑学大家也是从碑学中汲取营养而流传后世的。所以说,碑学帖学各有千秋,无需争来争去,厚此薄彼,要从它们当中学习和挖掘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消化吸收之后为自己所用。如今,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书法的艺术发展趋势,将现代的碑学和帖学相互融化、吸收、发展,而不是康有为一味地尊碑抑帖,偏重于一,这样下去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家新曾提出“回归经典、正大气象”的创作理念是非常有见地的。但是,魏碑楷书发展到了今天,从事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喜好魏楷的人也不在少数,虽然中国书协极力地在倡导“书法要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然而,能有几位真正地知道“创新”的真正意义,“传统”又需要怎样去理解,这些才是我们当今去研究的头等大事,而不是今天“扬帖抑碑”或明朝“尊碑贬帖”。我们需要像孙伯翔、李刚田这样的书法家,因为他们不仅把碑学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汲取帖学的营养,将这些充斥着山野之气的摩崖刻石化野为文,并且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而立于当世的魏楷大家。
    随着时代的快节奏,人们的种种生活习惯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法家当然也在变,名利的心态,浮躁的环境,生活在现实中的书法人应该如何把持自己,的确很难,这就看个人的修为了。有些人在自己所钟爱的书法事业中辛勤地耕耘,求索者。有些人却辛苦地奔走于名利场中。还有的人手持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前面,告诉人们:创新后的书法就是这个样子的。殊不知,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在做着临帖式和制作式的创作,岂不可悲。至于治学之道,对于正在追逐名利的人来说,何来精力去潜心研究学问那。
    在当今时代,中国书法的多元化趋势将更为明显,它是一种文艺表现的形式。则呈现出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当代楷书(主要魏碑楷书)领域的发展更是蓬勃向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由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旭宇先生适时地提出了“今楷”之说。然而魏碑的复兴固然是对楷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近十余年来由于人们对于魏碑楷书过于偏执的发展,也带来世俗化和以丑怪低俗和流行书风的弊端。人们审美观念也在俏俏地发生着变化。以丑怪为美,以粗俗为尚,以怪异为高,以野莽为是;风流儒雅、巧拙相济,清丽俊逸,醇醴茂朴之美,不复可求。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振兴魏楷,复兴唐楷,打造具有时代精神内涵和风貌的楷书,于是“今楷”应运而生了。何为“今楷”?旭宇先生说:“汲纳魏碑,激活唐楷,融会时代精神。”就是说,将魏楷、唐楷和时代精神三者相结合。如果三者能结合的融洽,时代就必须有包容之态,吸纳魏楷、激活唐楷,才会有众多的人们去探索自己的“今楷”发展之路,只有加强探索,才不至于使“今楷”流于形式。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说的好:“笔墨当随时代,旭宇付主席提出‘今楷’的学术主张,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楷书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其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具有非常深刻的发展战略意义”。我是赞同旭宇先生将魏楷、唐楷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主张的。“今楷”这一概念的生成,与诸如魏楷、唐楷的生成是一样的,完全是应时而生。所以,“今楷”的产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会使当今盛世的楷书产生一个飞跃,此举可能会带来其它书体和当今的书法理论出现一个改革创变的高潮。
    现在有许多人对于魏碑的概念认识有些模糊,何为魏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刻在摩崖石碑以及其他上面的文字统称魏碑。魏楷就是魏碑中的楷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旭宇先生所提出的“吸纳魏碑。”我认为此“魏碑”就是魏碑中的楷书,也就是“魏楷”。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当代书学家胡湛、吴又华等人经过认真地审时度势,提出了“新文人书法”。新文人书法的概念是什么?胡湛在其《文人书法与新文人书法研究·新文人书法笔谈》一书中说:“新文人书法就是传统文人书法的复兴与弘扬。是具有新的文化知识结构、新的社会人文价值观之新文人主题,在汲取传统文人书法精华基础上,融入朝代精神,人文审美理念,兼取和化用包括民间书法、宫院书法以及各种现代创作资源进行的书法创作风尚”。无论文人书法还是新文人书法,都是以文人为主,以文人书法为主,以民间书法为辅,汲收一切相关有益的现代文艺理念和方法,陶铸时代精神。新文人书法其意在于“新”,与文人书法不同,不同之处,也就是个“新”字。所以说“新文人书法”必须要立足于时代文化,在继承发扬传统文人书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适应新时期文人的能力,加强本身对那些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新”的文人书法。如何才能创作出“新”的文人书法,我以为:一、千磨万砺。二、碑帖结合。三、以古为新。
     “‘魏碑艺术化运动——新碑学运动’是经过成熟的理性思考,又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巧体验为根基的一次书法创新探索,因为它是一次探索,现在才是刚刚开始。因此,我以为它应该还会有一些不周到之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不断修正。”以上所言是陈振濂发表在《中国书法家网》上题为“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一文中的一段话。新碑学运动是在大约五年前由陈振濂倡导的,提倡魏碑书法要接受技法的系统训练,要以实践的经验作为支撑,对历史进行溶入发掘,有强大的理论作为学术支撑的一次新的时代历史背景下的书法革命,它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以魏碑为代表的碑学书法体系。
          综上所述,碑学与帖学之争由来已久,刚健雄强,古茂质朴的魏碑书法艺术有着它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而立于世。帖学自魏晋以来以其秀美精巧,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长期领占于书坛之上。凡是对中国书法史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书法由甲骨、篆书、隶书、行草书、楷书和其他杂书构成,这其中又分为碑学和帖学两大门类。楷书的形成与发展,涵括碑学,都与其他的书体有着横向和纵向的密切联系,其他的书体也是一样。相煎何太急,无论碑学和帖学就不能和谐共处吗?就算你帖学的艺术再高,如缺少楷书的基础,缺少线条的含金量,把字写得再龙飞凤舞,其内在质感则不足观也。
    基于现状,无论是旭宇先生,还是胡湛先生以及陈振濂先生,他们的宗旨是想通过自己所提出的论点能使书法在质上有新的突破,为纯真的书法艺术发展而寻找突破口,他们的为书法奉献的精神令广大书法仝仁敬佩。作为一个书法人能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而献身,其前提就是要有胆略,敢讲真话。吴震启先生在一次楷书创作的研讨会上发言至临结束时说:“。。。。。。因而有这段应邀之论,实乃一家之言,相信有识之士亦有公论。况且,说真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说实话,能讲真话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
    在历代的书法的创作中,均有一部分改革家,他们首先是学富五車的学问家,而后不是政治家、就是军事家和艺术家。虽然说“笔墨当随时代”,“创新、改革”也是当今创作的理念,但对于当今的书法人来说,那个敢与古人比试学问?姑且勿论古人写字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今人则以写字为专业。但就站在书法艺术的角度上来说,现在的书法人能和古人相比吗?不能。其主要原因就是:书读的没有古人多,心态没有古人平静,习字没有古人刻苦,做人没有古人执着。
    鉴于此,中国书协的领导已经发现问题并引起重视。我们坚信:书法风气会逐渐好起来的。尊碑贬帖现象会逐渐消失,魏碑复兴的春天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期待着。
     
     
    癸巳端午于省斋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曹州书画网  中国信息产业部备案证号:鲁ICP备14010990号-17
主办:曹州书画报 菏泽学院美术系联合主办  电话:15269099877  客服QQ:397364171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正!